青蓝相接传薪火 匠心育人筑梦圆 ——绵飞院青蓝工程“1+X”结对帮扶及导师聘任仪式圆满落幕

来源:教师发展中心

时间:2025.07.02

     为进一步强化师资梯队建设,发挥资深教师 “传帮带” 的模范引领作用,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,构建 “互学共进、教学相长”的教研生态,72日,绵阳飞行职业学院2024-2025学年青蓝工程“1+X” 结对帮扶及导师聘任仪式在学术报告厅206隆重举行。学院党委书记资建民、副院长李选华,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代泽明出席仪式,全体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齐聚现场,共同见证这场承载“薪火传承”使命的教育盛会。

一、“青蓝之约”:共话成长,锚定方向

仪式在庄重而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。主持人首先宣读了本次青蓝工程结对帮扶的师徒名单。现场响起阵阵掌声,既是对资深教师的认可,更是对青年教师的期许。

帮扶导师代表、代泽明副教授以“深耕教学守初心,传帮带教显担当”为题分享经验。他结合自身教学与教研经历,从课程设计、学情分析、技能实训三个维度,向在场教师传递实用教学方法:“在无人机专业教学中,要将行业案例融入课堂,让理论知识‘落地’;面对青年教师,我们不仅要传授‘怎么教’,更要引导‘为何教’,帮助他们树立教育情怀。”同时,他承诺全体导师将以“毫无保留、倾囊相授” 的态度履行职责,助力青年教师少走弯路、快速成长。

 

青年教师代表方丹则以“心怀敬畏,向阳生长”表达心声。她坦言,入职半年来,在课程重难点突破、学生管理等方面面临挑战:“面对高职学生的实践需求,有时会陷入‘理论讲得多,实操练得少’的困境。此次结对帮扶就像‘及时雨’,让我们有了学习的标杆和方向。”她代表全体青年教师表态,将以“空杯心态”虚心求教,主动参与教研活动,争取早日实现“站稳讲台、备好课程、带好学生”的目标。

二、“青蓝协约”:徽章为证,签约明责

“青蓝协约”环节将仪式气氛推向高潮。舞台上,6导师代表为青年教师代表佩戴刻有“绵飞院青蓝工程”字样的专属徽章——蓝色代表资深教师的沉稳与专业,青色象征青年教师的活力与潜力,两种颜色交织,寓意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。台下,其他导师也逐一为结对青年教师佩戴徽章,师徒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期许,相机定格下这一充满仪式感的瞬间。

随后,工作人员为每对师徒分发《青蓝工程结对帮扶协约》。协约中明确了导师与青年教师的 “双向责任”,师徒双方认真审阅协约内容,郑重签下姓名。签约完毕后,全体师徒起立握手,掌心相触的瞬间,不仅是一份承诺的达成,更是一段教学传承的开启。“这份协约不是‘形式’,而是‘责任状’。”

三、聘书为证承责任 赠言赋能明征途

颁发聘书环节,李选华副院长与代泽明主任共同为陈定才、冯萍等52名“青蓝工程指导教师”颁发聘书。红色的聘书承载着学院的信任,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。

仪式最后,学院党委书记资建民发表总结讲话。他从“学院发展、教师成长、学生成才”三个维度,强调青蓝工程的重要意义:“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师资,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和希望。青蓝工程不仅是‘传帮带’,更是‘共成长’——资深教师在指导中反思教学、更新理念,青年教师在学习中创新方法、注入活力,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位学生。”

同时,他对师徒双方提出明确期望:对导师,要求“做青年教师的引路人、榜样者”,既要关注业务成长,也要重视师德培养;对青年教师,期望“一年合格(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)、两年成熟(形成个人教学风格)、三年骨干(成为学科教学中坚力量)”。他鼓励全体教师以青蓝工程为契机,共同营造“比学赶超”的教研氛围,为学院打造“航空类特色高职品牌”贡献力量。

四、传承不止,未来可期

此次青蓝工程1+X”结对帮扶及导师聘任仪式的圆满举办,不仅为绵飞院搭建了师资培养的“桥梁”,更勾勒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清晰蓝图。教师发展中心表示,后续将及时追踪帮扶实效,同时搭建“青蓝工程教学成果展”平台,展示青年教师的成长变化。

“仪式落幕不是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。”李选华副院长表示,学院将持续完善青蓝工程机制,未来计划引入行业企业导师参与“1+X”帮扶团队,实现“校内导师+企业专家”双指导,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“双师型”人才。相信在“传帮带”的力量下,绵飞院将涌现出更多优秀教师,为区域航空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推动学院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2020-2025 © 绵阳飞行职业学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005号-1

技术支持:四川百信智创